“假兼职”是指某些诈骗人员打着高薪兼职、点击鼠标就赚钱、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金融诈骗。
诈骗人员发布“兼职刷单,立马返现;足不出户,月薪过万”的信息,炮制出“兼职刷单”陷阱。
一名受害人称其在收到“兼职刷单”短信后,按照短信提供的指引刷单返现,结果被骗走1.8万余元。警方调查发现,每天都有人因刷单返现被骗,被骗人数高达数万。
防范提示:求职者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“好差事”,应树立正确的求职观、就业观。同时,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,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、网银和支付宝密码等信息,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。
“乱收费”是指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、服装费、体检费、培训费、押金、岗位稳定金、资料审核费等费用。
一些中介公司与一些骗子公司或“皮包公司”合作,先由中介公司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、服务费等,后由“骗子公司”或“皮包公司”假装招聘员工,收取体检费、服装费、押金等费用,再编织种种理由拒绝求职者上岗或中途辞退。
还有一些中介公司在醒目地点张贴高薪酬、优福利等诱人招聘启事吸引求职人员上门,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、培训费后便称职位已满,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,然后找各种借口敷衍。
防范提示:求职者谨记,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,对于将先交报名费、培训费等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都要谨慎对待。
入职体检通常都是要求求职者自行到二甲以上医院进行,正规单位不会代收体检费用。
“培训贷”是指某些培训机构将高薪就业作为诱饵,向求职人员承诺培训后包就业,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。
小A即将大学毕业,急于找工作的情形下听信某培训学校“培训后高薪就业”的承诺,在培训前按要求向某借贷机构办理了贷款。
然而,培训结束后,该学校并未兑现承诺,还让小A欠下了一大笔债务。小A意识到受骗,但因难以证明对方欺诈,最终无力维护自身权益。
防范提示:求职者要增强辨别和防范意识,参加培训前一要看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培训资质,二要看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,三要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条件薪资水平大体一致。
同时,要注意保留足够的材料,一旦发现被骗,请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。